
新邵东客户端9月3日讯(记者 邱文丽 通讯员 邓祎可 姚婷)自2024年8月全面启动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以来,邵东市围绕“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的理念,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政策温度标注幸福刻度”的创新路径,试点期间累计服务困难群众9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的精准性、协同性和温度感。
“太感谢了,这些改造让我的生活变得轻松多了!”近日,邵东市杨桥镇井泉村六旬老人贺宽珍满心欢喜地说。
贺宽珍一家是低保户,家里使用的依旧是烧柴火的灶台。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腿脚越来越不给力,每天捡柴火成了她的“超级难题”。去年,民政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化社会救助平台申报,将贺宽珍纳入困难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对象,为她换上了适合老年人的新灶台,配备了拐杖,并安装智能感应灯,切实改善了她的生活难题。
近年来,邵东市依托信息化社会救助平台,整合了26个乡镇(街道、场)共2万余户救助对象信息,建立起覆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边缘家庭等群体的需求信息库。通过“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的模式,实现了救助需求与服务资源的高效匹配。该平台还嵌入了智能预警功能,可对因病、因灾等突发困难进行实时监测与主动响应。试点期间,线下服务对接达168次,需求响应率达到100%,真正做到了“困难有人寻、发现有人帮、救助有路径”。
8月28日,邵东市恒泽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护理人员来到仙槎桥镇居民刘礼坤家中,为他测量血压、修剪胡须。刘礼坤因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被邵东市民政局列为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对象,享受定期上门专业照护。“护理人员每周都来,特别贴心。”刘礼坤的姐夫罗昌忠感慨道。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邵东市引入4家专业机构开展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创新构建“1+4”新型照料体系——以一名特困人员为中心,整合基层党组织、党员志愿者、第三方机构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四方力量,提供日常照料、康复护理、送医陪护、心理疏导等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特困人员5257人,开展健康管理3906人次、康复治疗427人次。
“这里的饭菜可口,价格很实惠。”在宋家塘街社一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内,彭奶奶高兴地说道。邵东市积极做好服务+拓展文章,服务+养老,在养老助餐场所提供长者食堂、康复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开展居家上门送餐;服务+邻里,建立“邻里互助”照料圈,鼓励特困人员邻里参与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服务+公益,由第三方服务机构组建志愿者团队开展清洁卫生、心理疏导、文化活动等公益活动,传递社会温暖,提升特困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为扩大救助覆盖面,邵东市在村(居)和组一级设立服务中心点,在乡镇(街道、场)层面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构建起纵向贯通的邻里互助网络。通过积极开展“三联三促”活动,由村(社区)党员干部联系低收入家庭,组建帮扶队伍主动摸排群众需求。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街道、场)社会救助服务站26个、村(居)服务中心点580个、组服务点1260个,覆盖低收入家庭5万余户,社会救助服务的可及性和实效性持续增强。
社会救助无小事,事事连着民心、点滴增进民情。邵东市在群众需求中找准工作着力点,聚焦分类施策、精准救助、有效帮扶,用更多具体细致的举措让困难群众有了依靠。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社会救助体系,提升救助服务质效,让更多困难群众的生活有依靠、未来有希望。”邵东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唐福宏表示。
责编:彭月娥
一审:金娜
二审:羊丽平
三审:申有能
来源:邵东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邵东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召开
李国军、刘家豪为邵东一中学子上思政课
唐渊参加邵东市人大代表小组主题活动
邵东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限烧管控、矛盾风险“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大稳控”集中攻坚工作推进会召开
邵东各界积极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李国军主持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工作调度会
李国军专题调度信访稳定工作
全省第六届残疾人岗位能手职业技能竞赛邵阳地区赛前集训在邵东市举行
下载APP
分享到